實現領域驅動設計(IDDD) 閱讀心得

Posted by Anthony Chao on 2024-05-16

最近,我花了一個月時間閱讀了一本書《Implementing Domain Driven Design》(簡稱IDDD)。由於封面是紅色,因此在DDD社群中,也有人稱為 “小紅書”。

原本打算寫書摘,但看了這系列的 鐵人賽文章 後,發現內容寫得非常好,甚至結合了c lean architecture 的概念。我認為自己很難寫得比他更好,因此決定只紀錄自己的關鍵收穫和心得。

Ubiquitous language(通用語言)

DDD非常強調在團隊內使用通用語言溝通,這樣能避免 “每次工程師講話都聽不懂” 的情況,還能讓程式碼更貼近業務邏輯。最理想的情況下,團隊成員甚至能大致看懂程式碼的目的。

Domain / Bounded Context

Domain 和 Bounded Context 是書中的核心概念。Domain 即公司業務範圍,我們可以將這些業務拆分成多個 subdomain,而軟體就是要解決這些 subdomain 中在等待軟體解決的問題。我們會通過 bounded context 作為系統邊界設計多個系統,每個系統可能對應一個 subdomain,或同時解決多個 subdomain 的部分問題。

這部分的設計屬於戰略設計(Strategic Design),也就是設計大架構和方向。

建模工具

DDD 提供了各種建模工具,並明確定義它們的職責,包括:Entity / Value Object / Repository / Aggregate / Application Service / Domain Service / Domain Event。

這部分的設計屬於戰術設計(Tactical Design),也就是實際開始寫程式。

Event Driven & CQRS

書中用 shell script 的命令範例來講解事件驅動的概念,讓我耳目一新並更加理解了事件驅動架構(Event Driven Architecture, EDA)。另外,書中提到,由於 Event Sourcing 系統難以從資料庫查詢所有需要顯示的數據,因此非常適合搭配 CQRS 來分離 Query Model 和 Command,這點也讓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。

心得

看完書的這幾天,不論是寫程式還是思考問題時,我彷彿被洗腦一般,都會忍不住用DDD的思維去思考,這代表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吧!

雖然目前使用的 Rails 框架預設使用方式中,資料模型和領域模型被綁在一起,這部分若要效法 DDD,會需要額外花心力拆解。但其他如 value object 和分層結構的概念仍有很多可以應用。

同時,這本書詳細介紹了 Event Sourcing,我也因此查詢了 Event Driven Archiecture 中的各種不同類型,收穫非常豐富。

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,在看完這本書後,對書中的概念仍有些模糊。因此我有額外與看過這本書的同事們進行交流討論,並參考了其他好心工程師在網路上分享的文章,才覺得自己對書中要傳達的知識有了更好的掌握。在此也特別感謝他們!





prevent_hack